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自由譯者(其實只有我)的日常
自由譯者的生活進入第3個月,除了這個月初案子一直沒有進來,害我焦慮症發作,以及因為請款時間沒抓準,導致這個月現金緊迫之外,目前還算平順(淡)。
不少人對於自由工作者可能有一種想法,例如可以優雅地在星巴克邊喝咖啡,邊不費吹灰之力地工作;可以在各類票價、費用相對便宜的平日,出國、看電影、上好的餐廳等等。身為菜鳥級自由譯者的我,不敢說別人不是過著這種美好生活。我也曾經想過至少一個禮拜一次就好,可以去星巴克工作,感受一下自由工作這夢幻的一面。不過目前還不曾實現。最主要的原因我翻譯的速度不快,每天需要工作較長時間,才能達到自己設定的收入目標,搬筆電到外面工作,光是路程就花時間,中間如想去上個廁所、買個餐點,都怕筆電的安危,還不如在家自在方面。
通常早上送小孩去保母家後(對,還是花錢請保母帶小孩,自己在家帶根本別想工作),有時我會去買個食材、水果或用品,然後坐公車回家(對,我沒有機車,也不會開車),吃個東西後開始工作。我把自己工作時間設定為上午、下午各4小時,午休1小時(不過為了做家事,常常犧牲午休時間)。
我從上一個工作學到用excel表記錄每日check in & out。每天開始工作前先寫下今天預計工作內容和時間,結束工作時再寫實際工作內容和時間,有什麼心得感想也記錄在in & out表中。這樣也有助我了解自己每個案子花費多少工時,再來看看符不符合那個案子的收入。此外,無論是不是當月進帳,我還是會記錄每個月已交稿的案子、交稿日期、花費時間、稿費金額等,幫助了解自己當月賺進多少稿費。
有時工作進度順利,就會騎公共腳踏車(對,我連腳踏車都是用租的!)去附近買東西、辦事情,有時趕起工作,就無法自己接小孩,只好請老公帶回來。畢竟晚上小孩回家後,我還是一個媽媽的角色,不能只顧工作不陪孩子,所以基本上我晚上是不工作的,因此白天的工作時間對我來說特別寶貴。
今天趕著交一個案子,完成交出後已過了平時的午餐時間,肚子好餓又沒有現成的東西可吃,本想出去外面吃的,想到下午還要做一點其他的工作,也想要拖地,索性把可用的食材切一切拌一拌,做出簡單又好吃的鮪魚沙拉+白煮蛋+熱過的剩飯。吃完又有力量可以幹活了。目前對於做這個在實體上與世隔離,收入剛好可以養家不致餓死的工作,我覺得平凡但平靜。
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翻譯軟體這回事
之前在政府單位工作的一位學長,前陣子找我校對一篇他寫的研討會論文。他先用線上翻譯軟體翻成英文再請我校對,由於時間緊迫,必須一天就交稿,稿費按照政府公布的費率給付。
看到要校對翻譯軟體翻的譯文,應該每個譯者都會先挑起眉毛吧,不過我倒是對翻譯軟體的品質感到好奇,畢竟關於AI未來將會取代至少一部分翻譯工作的消息不斷,所以想要了解一下,並分享一下粗淺的感想。
首先是先用翻譯軟體翻好,再來校稿這件事會不會比較快。
以這篇文章為例,我不得不說確實有比較快,如果只求譯文能讓人大致看得懂,不要求精準看懂和風格的話。這篇論文在講中國對美國的不對稱戰略,其中用字精準度、句型結構,我覺得算得上差強人意,譯文看不懂得的部分,回去看中文,發現是中文的描述可能不完整,或是可能本來就有不同的詮釋方式所造成的。學長丟上軟體翻譯大概只要幾個小時的時間,我校稿用一天(不過還沒校到完整的程度,因為時間實在太緊急了),加一加算是兩個工作天好了,當然光是軟體翻好還是不能拿出去參加研討會的,但這只是免費的軟體所能做到的,如果是認真開發的付費軟體,可想而知譯文品質將會更好。
那我會不會擔心工作被取代呢?
多少有一點,但也不那麼擔心。我發現若要翻譯軟體翻得好,撰寫原文時的描述必須非常精準、邏輯要很完整、因果關係要很清楚,不過以我到目前為止的中譯英經驗,發現中文的邏輯、因果常常模糊不清,常常缺少主詞,或主詞換來換去卻沒有清楚交待,譯者需要花時間推敲作者的意思,甚至需要寫信溝通、確認,才有把握譯得正確。而跟各位使用者「溝通」是翻譯軟體做不到的。簡而言之,原文必須表述得好,軟體才有機會翻得對。
另外還有文類的問題。字詞甚至句型越是制式、常見,翻譯軟體越容易翻得精確;越是具有獨創風格,翻譯軟體越不容易翻。關於這點很多文章都討論過了。之前在臉書「翻譯與譯者」社團,一位譯友曾經分享自己加入AI翻譯軟體開發的經驗,表示這類軟體開發成本不低,公開後又很容易被複製,所以開發的公司會謹選公布時機,我想公布後的使用費用是否親民,則是另一個問題。
這位譯友表示,以現階段來說,低階的文書翻譯易被取代,需要「再創作」的精緻譯文則還可以生存,文末也表示翻譯這個行業能否在台灣生存下去,重點在於台灣社會能否學會尊重專業。
所以,目前來說,與其擔心工作被AI搶走,我更需要的是讓自己的中、英文語言能力能夠與時俱進。
(相關文章: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fanyi/permalink/1442251585872480/)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試譯沒有過關
「首先,感謝您的耐心等候與試譯配合,但很遺憾地,經審稿後, 四篇譯文並未達本工作室之翻譯要求;附件包括四份審查簡報, 供您參考。」
這是今天收到某翻譯工作室對我幾週前試釋稿的回覆。
看到這封信時,心裡當然不好受。即使現在仍是,之後想起來也會是。
當初在應徵時,告知對方自己可以接醫學、科技領域的題材。其實,一直以來所接的翻譯雖然涉及各種領域,但還是在比較一般性、日常的情境下講述這些專業。這次接到的試譯就真的很專業。有介紹硬碟性能的說明書、有介紹手術法的說明書。譯到術語時有去查,但是沒有掌握到業界都用哪個辭彙,所以沒有被接受。
難過之餘,這間工作室對譯文的謹慎和嚴格也讓我覺得很棒。台灣的翻譯市場需要有這樣嚴謹的守門人保關,對整體翻譯產業才是有正面幫助的。
過去跟母校的翻譯社合作時,因為有一位親切又厲害的校槁者,總是把我的譯文修改得更流暢,所以我總是用一種「克say」的態度在翻譯,也未能把他修改後的譯文精髓真正吸收、內化。
現在成為自由譯者,不能再有這樣姑且的心態,務必做到譯文精準、風格自然的境界。
以下是其中幾個評論:
這是今天收到某翻譯工作室對我幾週前試釋稿的回覆。
看到這封信時,心裡當然不好受。即使現在仍是,之後想起來也會是。
當初在應徵時,告知對方自己可以接醫學、科技領域的題材。其實,一直以來所接的翻譯雖然涉及各種領域,但還是在比較一般性、日常的情境下講述這些專業。這次接到的試譯就真的很專業。有介紹硬碟性能的說明書、有介紹手術法的說明書。譯到術語時有去查,但是沒有掌握到業界都用哪個辭彙,所以沒有被接受。
難過之餘,這間工作室對譯文的謹慎和嚴格也讓我覺得很棒。台灣的翻譯市場需要有這樣嚴謹的守門人保關,對整體翻譯產業才是有正面幫助的。
過去跟母校的翻譯社合作時,因為有一位親切又厲害的校槁者,總是把我的譯文修改得更流暢,所以我總是用一種「克say」的態度在翻譯,也未能把他修改後的譯文精髓真正吸收、內化。
現在成為自由譯者,不能再有這樣姑且的心態,務必做到譯文精準、風格自然的境界。
以下是其中幾個評論:
原文
|
我的譯文
|
正確譯文
|
individualization
|
個性化
|
個別化
|
medical information
|
醫療訊息
|
醫療資訊
|
procedure for placement
|
放置步驟
|
置放手術程序
|
alternative outlet
|
替代出口
|
替代餐飲空間
(上文有講到餐廳關閉整修)
|
Consult
surgical technique for recommended procedures.
|
相關操作步驟請查閱手術技術指南。
|
請向外科技術部諮詢建議的裝置程序。
|
2019年9月19日 星期四
自由譯者的人生,從今天開始。
好久好久沒有維護這個網誌了。
之前有正職+翻譯兼職,後來又組織家庭、有了孩子,所以荒廢了這個地方。
今天開始寫新文章,因為正職工作有了巨大轉變。
從今天開始,我成為自由譯者。
走到這一步,我覺得就是命運吧,其實對於自由譯者的人生,我是樂觀其成的,只是一直以來沒有真正去實踐,擔心的點很多,不穩定性是主要原因,畢竟我不像很多真的很資深、案源多廣的譯者。
不過既然事情朝這個方向發展了,就順其自然地做下去,且做且走吧。
好在一直沒跟配合已久的影視公司斷了關係,還可以靠他的案子養家一陣子。
也幸好這幾天他給的這批影集非常簡單又短,我可以一邊保持一天一集的速度在翻,一邊處理正職工作交接和家務,照著自己的步調整理人生。
不過,再簡單的案子都馬虎不得,一個得意忘形就會忽略重要的小細節。例如這次翻到一道菜叫「mac and cheese」,知道的人當然就....知道,不過我原本是不知道的,所以在翻時下意識地以為就是大麥克加起司吧(知道的人會想揍我吧),但越翻越覺得不對,這明明是一家義大利餐廳,哪來的大麥克啊(影片沒有出現這道菜),趕緊上網去查,才發現原來是「Macaroni & Cheese」起司通心麵的簡稱啊,嚇出一身冷汗,好險沒有隨便就交出去,毀了客戶的信任。
這時也回想學生時期其中一位恩師說過,看起來越簡單、自以為知道的字詞,越要特別小心查證。謝謝恩師。
自由譯者,加油吧!
之前有正職+翻譯兼職,後來又組織家庭、有了孩子,所以荒廢了這個地方。
今天開始寫新文章,因為正職工作有了巨大轉變。
從今天開始,我成為自由譯者。
走到這一步,我覺得就是命運吧,其實對於自由譯者的人生,我是樂觀其成的,只是一直以來沒有真正去實踐,擔心的點很多,不穩定性是主要原因,畢竟我不像很多真的很資深、案源多廣的譯者。
不過既然事情朝這個方向發展了,就順其自然地做下去,且做且走吧。
好在一直沒跟配合已久的影視公司斷了關係,還可以靠他的案子養家一陣子。
也幸好這幾天他給的這批影集非常簡單又短,我可以一邊保持一天一集的速度在翻,一邊處理正職工作交接和家務,照著自己的步調整理人生。
不過,再簡單的案子都馬虎不得,一個得意忘形就會忽略重要的小細節。例如這次翻到一道菜叫「mac and cheese」,知道的人當然就....知道,不過我原本是不知道的,所以在翻時下意識地以為就是大麥克加起司吧(知道的人會想揍我吧),但越翻越覺得不對,這明明是一家義大利餐廳,哪來的大麥克啊(影片沒有出現這道菜),趕緊上網去查,才發現原來是「Macaroni & Cheese」起司通心麵的簡稱啊,嚇出一身冷汗,好險沒有隨便就交出去,毀了客戶的信任。
這時也回想學生時期其中一位恩師說過,看起來越簡單、自以為知道的字詞,越要特別小心查證。謝謝恩師。
自由譯者,加油吧!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專家是譯者最好的朋友

「專家」是譯者最好的朋友,至少是最需要結交的朋友。
譯者擅長的是對語言和文字的敏感度,譯者有機會接觸到各種不同的議題,但對議題的理解大多僅限於翻譯的內容,點到為止,很難有更深的涉入。
「專家」擅長的可就多了。他們的背景知識夠雄厚,對議題的最新進展也常常較能掌握。儘管搜尋網站和書籍亦是譯者專業知識的來源,若能直接接觸專家,聽他將龐雜的知識深入潛出地轉化為口語給譯者聽,真是美妙又有的事情。
上週五到世貿參觀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處裡的兩位先進和我還有另一隻菜鳥協同去看展。老實說,對他們而言,今年實在很沒看頭,不但廠家數少,也沒特別吸睛的新玩意展出。不過對我來說還蠻有趣的。能親眼看到平時只能在書上或網路上描述的武器,那種臨場感真的很棒。看到反裝甲火箭筒、雄三飛彈、無人飛行器、雷霆2000多管火箭之類之類,儘管時間不多無法一一細看和體驗,我也不是絕頂聰明,可以一次將知識吸收到位,但仍然覺得有所收獲。
雖說是為了現在的工作去看展,但我心裡其實想的還是翻譯。這陣子翻到一些武器的東西時,常常因為不瞭解,只能看著文字憑空想像,有時這樣做還蠻危險的,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誤解意思。自己親自去看實物,又有專家在一旁解說,對譯者來說,真是一件幸福到不行的事啊~
[推到Plurk]
[推到 Facebook]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翻譯的老二哲學
專業日文書籍譯者綿羊在她的網誌寫到一篇關於翻譯合約和稿費的文章。我回頭想想自己開始接case以來,從沒簽過所謂的合約,就連譯書時也沒有,感覺上好像有點不專業喔,不過也沒發生過客戶不給錢,或我隨便亂翻的情況,所以簽不簽合約,目前對我來說,好像也沒太大的影響。
即使不簽合約,我也都和客戶以手機或電郵溝通,隨時讓彼此掌握狀況。所以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從來沒見過這些客戶,無論合作幾年,永遠只見其字或只聞其聲而不見盧山真面目,我不知道其他譯者怎樣,也許在翻譯界(至少是筆譯的領域),這是常態吧。
倒是有個影視翻譯的客戶很有意思。我和他合作兩年多,他連用電話聯絡都不太常用,除非不得已,他寧願用電郵。直到我上台北工作,因為某些需求而見了面,當時心裡不知為何覺得很奇妙。
有次為了幫他忙(免錢的情義相挺),我們約在咖啡館見面,跟他一起校一部片子的字幕。那部片子是越南片,有加英文字幕,所以要翻成中文。校完後,我利用難得的機會,問他一些影譯界的事情。
和他合作這麼久,譯過許多公播用的紀錄片、一個系列的影集、和兩三部電影。我對譯電影(又?)有種嚮往,就問他平常看到的院線片都是哪些多媒體公司在接的,為什麼好像一般譯者很少接到那類電影(我做的都是沒上院線直接發行DVD,最多只在電視上播)。他說院線片顧及商業機密,通常不外包,也就是說這些公司會養一批自己的譯者,負責譯這些影片。這些公司多半規模較大,有自己專業的剪輯室等等。他說他的公司也曾接過一些院線片,或是和電影台合作接片。但他說接這類工作雖然能讓自己的公司比較有名聲,但這些客戶在付款上多半規舉一堆,有的會殺價,有的半年多後才付款,對他這樣的小公司(他沒說「小」,我自己加的)負擔太重。另外,有的像Hxx電影台,還會要求多媒體公司用電影台自家專用的字幕和剪輯設備,這些設備所費不貲,不能和其他客戶的影片共用,而且一段時間後還得升級,成本太高了,所以他後來就不接了。
相較之下,他外包給我這些公播用、DVD用、或在飛機上用的影片,我想在多媒體後製界算是一些相較次要的案子,但卻有其市場,而且可能還不小。我一直很希望能翻到院線片,或至少會打上譯者姓名的片子,給自己的努力一點credit。不過接這些二線的案子,案源還算穩定,讓我聯想到,這也許算得上一種「老二」哲學吧,沒接到一線的,接二線一樣有收入,而且一樣學到很多有趣的東西。那種樂趣是一樣的。(不過我還是希望公播用的那些紀錄片可以在市面上發行DVD,我好想收藏哦,自掏腰包都甘願)。
[推到Plurk]
[推到 Facebook]
即使不簽合約,我也都和客戶以手機或電郵溝通,隨時讓彼此掌握狀況。所以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從來沒見過這些客戶,無論合作幾年,永遠只見其字或只聞其聲而不見盧山真面目,我不知道其他譯者怎樣,也許在翻譯界(至少是筆譯的領域),這是常態吧。
倒是有個影視翻譯的客戶很有意思。我和他合作兩年多,他連用電話聯絡都不太常用,除非不得已,他寧願用電郵。直到我上台北工作,因為某些需求而見了面,當時心裡不知為何覺得很奇妙。
有次為了幫他忙(免錢的情義相挺),我們約在咖啡館見面,跟他一起校一部片子的字幕。那部片子是越南片,有加英文字幕,所以要翻成中文。校完後,我利用難得的機會,問他一些影譯界的事情。
和他合作這麼久,譯過許多公播用的紀錄片、一個系列的影集、和兩三部電影。我對譯電影(又?)有種嚮往,就問他平常看到的院線片都是哪些多媒體公司在接的,為什麼好像一般譯者很少接到那類電影(我做的都是沒上院線直接發行DVD,最多只在電視上播)。他說院線片顧及商業機密,通常不外包,也就是說這些公司會養一批自己的譯者,負責譯這些影片。這些公司多半規模較大,有自己專業的剪輯室等等。他說他的公司也曾接過一些院線片,或是和電影台合作接片。但他說接這類工作雖然能讓自己的公司比較有名聲,但這些客戶在付款上多半規舉一堆,有的會殺價,有的半年多後才付款,對他這樣的小公司(他沒說「小」,我自己加的)負擔太重。另外,有的像Hxx電影台,還會要求多媒體公司用電影台自家專用的字幕和剪輯設備,這些設備所費不貲,不能和其他客戶的影片共用,而且一段時間後還得升級,成本太高了,所以他後來就不接了。
相較之下,他外包給我這些公播用、DVD用、或在飛機上用的影片,我想在多媒體後製界算是一些相較次要的案子,但卻有其市場,而且可能還不小。我一直很希望能翻到院線片,或至少會打上譯者姓名的片子,給自己的努力一點credit。不過接這些二線的案子,案源還算穩定,讓我聯想到,這也許算得上一種「老二」哲學吧,沒接到一線的,接二線一樣有收入,而且一樣學到很多有趣的東西。那種樂趣是一樣的。(不過我還是希望公播用的那些紀錄片可以在市面上發行DVD,我好想收藏哦,自掏腰包都甘願)。
[推到Plurk]
[推到 Facebook]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譯書初體驗-奇幻王國走一遭
<6月5日更新>
奇幻王國法柏哈溫第五部曲:魔獄之鑰上市啦
一直以來,譯書是我暗中(已經說出來,也不算暗中了吧)希望實現的夢想。
我的動機也許有點不良,我想體驗那種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印出來、自己的翻譯獲得credit的感覺,即便那也代表一種責任。
不過譯書除了要有一定的功力耐力之外,有接觸出版社的管道也是關鍵,很多出版社都要找有譯書經驗的人,覺得比較信得過。之前爬過一些資深譯著的部落格,其中不乏先毛遂自薦、進而成為專業書籍譯者的人(三腳貓玩翻譯)。不過,毛遂自薦也要先有作品,沒有作品的我就一直把這個夢想擱著。
很幸運地在因緣際會之下,我有一個小小的機會。
這是一個豐富譯書經驗的朋友介紹的。這個朋友譯過不少小說,其中一本還曾排行誠品十大熱名書榜。
由於她手上太多工作,所以去年底臨跨年時分,問我想不想合譯,我當然是一口答應了。
她找我合譯的書是一本奇幻小說,是這個系列的第五集,也是完結篇,一到三集是她譯的,第四集則是另一位譯者。歷經三個月的奮戰,今天我們終於把完稿交給出版社。
翻譯過程中,我切身體驗譯書的樂趣和困難。
著手之前,我先看過前面四集,越往後看,越覺得故事精采絕倫,整個被吸引。這個系列描述兩個平凡的姊弟,發現了爺爺奶奶所管理的魔法園區,原本無奇的生活,頓時置身在精靈、惡魔、魔法法器、爾虞我詐的冒險裡。這個系列在歐美很受歡迎,不少讀者希望它能像《哈利波特》一樣翻拍成電影,如果可以,那就真的太酷了!因為故事好看,在翻的時候,特別覺得有動力,很努力地想把書翻出來,跟引頸期盼中文版發行的讀者們分享。
不過當然也遇到困難的地方。這是該系列的最後一集,我分到的部分又是後半部,所以遇到許多正邪雙方打鬥的情節。作者以生動的字眼描寫戰爭過程,讓我苦惱要怎麼翻才生動精彩,這時候就超後悔怎麼沒聽之前一個翻譯老師建議的,看金庸小說磨練中文造詣。我曾到中文版臉書粉絲團上,看到蠻多讀者真的很期待中文版發行,還有讀者說翻譯翻得很有畫面(我朋友翻得好),心裡更緊張,雖然這樣講很不專業,不過我真的超怕辜負讀者的。就在夾雜興奮和緊張的情緒,還有截稿日的壓力下完成了。
我真的非常感謝這位朋友給的機會,儘管她一直謝謝我幫她分攤工作。現在還沒看到成品,不曉得到時我的心情會如何,也不確定這會不會是一個起頭,開創以後譯書生涯,也許還要多年的努力磨練吧,但我由衷希望未來還會再有機會。
現在,我也要來當個小書迷,引頸期盼它的發行了!
[推到Plurk]
[推到 Facebook]
奇幻王國法柏哈溫第五部曲:魔獄之鑰上市啦
一直以來,譯書是我暗中(已經說出來,也不算暗中了吧)希望實現的夢想。
我的動機也許有點不良,我想體驗那種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印出來、自己的翻譯獲得credit的感覺,即便那也代表一種責任。
不過譯書除了要有一定的功力耐力之外,有接觸出版社的管道也是關鍵,很多出版社都要找有譯書經驗的人,覺得比較信得過。之前爬過一些資深譯著的部落格,其中不乏先毛遂自薦、進而成為專業書籍譯者的人(三腳貓玩翻譯)。不過,毛遂自薦也要先有作品,沒有作品的我就一直把這個夢想擱著。
很幸運地在因緣際會之下,我有一個小小的機會。
這是一個豐富譯書經驗的朋友介紹的。這個朋友譯過不少小說,其中一本還曾排行誠品十大熱名書榜。
由於她手上太多工作,所以去年底臨跨年時分,問我想不想合譯,我當然是一口答應了。
她找我合譯的書是一本奇幻小說,是這個系列的第五集,也是完結篇,一到三集是她譯的,第四集則是另一位譯者。歷經三個月的奮戰,今天我們終於把完稿交給出版社。
翻譯過程中,我切身體驗譯書的樂趣和困難。
著手之前,我先看過前面四集,越往後看,越覺得故事精采絕倫,整個被吸引。這個系列描述兩個平凡的姊弟,發現了爺爺奶奶所管理的魔法園區,原本無奇的生活,頓時置身在精靈、惡魔、魔法法器、爾虞我詐的冒險裡。這個系列在歐美很受歡迎,不少讀者希望它能像《哈利波特》一樣翻拍成電影,如果可以,那就真的太酷了!因為故事好看,在翻的時候,特別覺得有動力,很努力地想把書翻出來,跟引頸期盼中文版發行的讀者們分享。
不過當然也遇到困難的地方。這是該系列的最後一集,我分到的部分又是後半部,所以遇到許多正邪雙方打鬥的情節。作者以生動的字眼描寫戰爭過程,讓我苦惱要怎麼翻才生動精彩,這時候就超後悔怎麼沒聽之前一個翻譯老師建議的,看金庸小說磨練中文造詣。我曾到中文版臉書粉絲團上,看到蠻多讀者真的很期待中文版發行,還有讀者說翻譯翻得很有畫面(我朋友翻得好),心裡更緊張,雖然這樣講很不專業,不過我真的超怕辜負讀者的。就在夾雜興奮和緊張的情緒,還有截稿日的壓力下完成了。
我真的非常感謝這位朋友給的機會,儘管她一直謝謝我幫她分攤工作。現在還沒看到成品,不曉得到時我的心情會如何,也不確定這會不會是一個起頭,開創以後譯書生涯,也許還要多年的努力磨練吧,但我由衷希望未來還會再有機會。
現在,我也要來當個小書迷,引頸期盼它的發行了!
[推到Plurk]
[推到 Facebook]
訂閱:
文章 (Atom)